“灯光艺术的先驱者”理查德·凯利曾说过:“灯光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西格拉姆大厦中,理查德·凯利与菲利普·约翰逊更是共同创造了“光洗墙(Light washing)”概念,用多个隐藏光源组成一组泛光,将墙面均匀照亮。

图:澳大利亚墨尔本 171柯林斯街
直到今天,凯利的设计思想仍然被设计师反复借鉴。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与不断创新,墙面照明根据光源照射方式上的差异,逐步发展为洗墙、擦墙、内透等三大主流类型。

其中,以追求墙面照射均匀,展现洁净如洗般光照效果的洗墙方式被称之为洗墙;擦墙则是从洗墙发展出来的设计手法,与洗墙最大的区别在于擦墙更强调受光面材质本身的质感,将窄光束的灯具安装在与受光面接近的地方,利用平面本身的凹凸纹理“擦”出独特的光影效果;内透通常是指凭借半透明材料与其背后隐藏光源的巧妙结合,从而赋予墙面种类繁复的光影艺术效果。

图:西顿案例阳江洲际崋邑酒店外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以光洗墙为主。所谓洗墙,追求的是墙面照射的均匀,对于墙面照明尤其是室内墙面照明,首先应当保证照明效果。但是,怎样的光洗墙效果才是大众所需要的呢?如果仅仅实现基础的墙面照明作用,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精进的设计需求。

图:西顿案例上海凌空SOHO
为此,西顿照明本着专业的角度,开发了真正意义上的LED洗墙灯——天际系列。

传统洗墙灯由于结构和反射器的原因,亮度仅仅局限于灯具附近的区域,往往出现类似波浪纹的曲线光斑,严重影响设计效果的协调性和统一美感。西顿“天际”系列洗墙灯经专业光分布模拟分析,改进出光结构和搭配进口微结构扩散薄膜,将洗墙光效中的最大照度点从1/2初扩展至1处,实现梯形光斑配光,当几个灯具一起排列时,就会出现水平洗墙的效果,光斑均匀过渡到墙面以外区域,在视觉效果上完美地将照明区域与建筑单元融合为一体。

图:传统洗墙效果

图:西顿天际系列洗墙效果

从布灯角度看,根据黄金比例原则,灯具离墙面的安装间距与照射高度之比,应小于1/3。但决定整体照明效果还需考虑灯具间距,通过模拟不同布灯间距的照明效果,可以直观的看到天际洗墙灯系列在最佳布灯区间内,无论是重点照明区域,还是墙壁边沿,照度都极为适中,并且无眩光及曝光区域,营造出舒适的光空间。

除照明效果外,“天际”系列在结构设计方面同样受人称道。创新嵌入式水平355°旋转调节,在不需要拆卸灯体的前提下即可实现灯光调试;78-98mm毫米灯体高度,满足不同楼层高度的安装需求;配备高导热压铸铝散热器,有利于热量传导,辅以多通风口设计,采用空气对流散热,确保在临界温度下灯具长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产品采用CREE芯片,光色一致性出众,经过整齐划一的灯光渲染能够将应用环境进行完美地融合,消除空间孤立感,摒除视觉效果上的突兀点;主打2700K 3000K 4000K色温,无论是打造私密空间,还是提升环境舒适的舒适感,或者侧重于设计自然光效果,三种色温都能足以胜任;同时,产品显指大于90,能够对墙体表面材质进行灯光修饰美化作用,从视觉上提升空间档次;开孔尺寸为市面上常见标准,灯具替换更为简易,无需重新施工。 来源:照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