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照明网讯 真正的战略家,永远都是站在未来看现在。技术所带来的革命性体验,一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在LED行业,当我们谈论新技术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前几年业界谈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光效、光品质、流明成本等,2016年,智能照明、植物照明、可见光通信(LiFi)早已成为热门词汇,UVLED、IR LED、车用照明等领域已变为企业不断加持的利基市场,Micro LED、OLED、激光照明则被专家誉为潜在威胁者、让业界趋之若鹜。展望2017年,这些技术领域还将会有哪些可能性?他们会成为LED业发展的主流,抑或变化为威胁当前LED发展的杀手级应用?
智能照明
智能照明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有线/无线通讯技术、电力载波通讯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以及节能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当物联网、感应器技术逐步成熟,智能照明成为众多企业布局的下一个细分市场。据业内统计,2014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约为15.44亿美元,2015年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发展增长率低于预期。据相关机构数据统计,2015年全球智能照明及照明控制市场总值为60亿美元,其中,路创(Lutron)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其次是飞利浦(Philips)。预计家用、户外及路灯照明市场将增长最快。
近几年,照明企业都加快了布局智能照明市场: 欧普照明与“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推出集成了HiLink协议的全系列欧普智慧照明装置;鸿雁电器联手中国普天发布“全屋智能物联网平台”,而早前鸿雁与阿里智能达成深度合作,一同布局以智能面板为主要控制终端的智能家居系统。除此以外,阳光照明和京东微联签约、立达信与华为合作、海尔小管家智能照明品牌上市、飞利浦与小米组建合资公司力推智能照明新品。
当前,整个智能照明行业出现行业标准不清晰、行业发展方向模糊、行业通讯协议太多难以统一以及主流企业技术壁垒高、难推广等问题。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成熟,以及厂商的积极推动,智能照明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增长,预计2019年可达143.53亿美元。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无线技术以及产业的发展成熟,具备节能特性、能够满足情感体验的智能照明必将成为所有照明产品的标配。
LiFi
Li-Fi,英文全称:Light Fidelity,被称作光照上网技术或者灯光上网技术,是一种利用可见光通讯技术(VLC)来实现互联网的信息传输的技术。光照上网技术就是以各种可见光源作为信号发射源,通过控制器控制灯光的通断,从而控制光源和终端接收器之间的通讯。
Li-Fi与Wi-Fi技术特性比较

资料来源:DIGITIMES
早在2015年中国就在可见光通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经工信部测试认证,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专家利用LED灯光线,完成水下等特殊条件的信息高速传输,速度高达50Gbps(比特每秒),相当于0.2秒即可完成一部高清电影的下载。
2016年年初,有报道称,有用户发现苹果从iOS 9.1开始在系统缓存文件中加入了对“LiFi Capability(Li-Fi兼容)”的描述。这似乎可以看出,在新一代iPhone 7或未来下一代手机的无线传输标准上,苹果将兼容Li-Fi。实际上,对于Li-Fi的出现,包括苹果在内的一些公司已开始对Li-Fi技术进行布局和实测。
然而Li-Fi于商业化市场仍未普及,现阶段表态支持Li-Fi的知名终端装置业者仍不够。尽管如此,调研机构认为Li-Fi与LED照明结合,将能提升该技术导入量,尤其是医院、飞机客舱、水中通讯等利基市场,甚至与镭射光源结合将可达100Gbps传输率,技术规格可望获得进一步提升。因此,若Li-Fi在技术或商业伙伴关系上有所突破,便可让其市场获得开展
植物照明
植物照明是LED农业应用最为广阔的领域之一,温室大棚、植物组培、植物工厂以及食用菌生产等众多场合均可采用LED替代传统光源。如今,植物照明最主要的市场是植物工厂。
目前涉足农业照明市场的有:国际大厂飞利浦、欧司朗、三菱、GE、西门子,其中飞利浦推出“灯光食谱”;台厂亿光也早有涉足,而随着台湾农金风潮的兴起,有报道称“台湾科技大厂鸿海、台达电、金仁宝集团、欣兴电子及老牌的大同集团也都跨行种起菜来了”;大陆厂商方面,鸿利光电一直在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中德光电也致力研究植物灯,其种植效果得到客户一致认可;三安集团与中科院植物所联合共建LED植物工厂也将落户安溪,预计5年后产值达80亿元。
世界企业及科研机构发展植物工厂的案例


目前植物工厂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局限于科研阶段、二是高昂的成本、三是终端市场售价过高、植物照明培养下的作物在健康和安全上是否存在问题依然没有定论。
根据市场预测:仅植物工厂化育苗产业一项就为LED光源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如果在植物工厂化育苗中采用LED替代传统电光源,其一次性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市场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最新报告亦指出,LED预计最早将在2017年占据植物照明市场50%的市场份额销售。而随着全球LED应用植物照明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市场也在慢慢兴起,未来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18年,中国LED植物照明领域将达到数十亿元市场规模。
我国LED植物照明市场化发展相对缓慢,要推动产业发展,需要LED植物照明制造厂商、植物工厂以及植物研究所跨界合作,根据植物特性安排匹配的照明光源,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共同推进植物工厂的商业化,加速LED植物照明的发展进程。
汽车照明
由于LED体积小、易于集成、方便布置,光通量便于电子控制调节,生命周期长、可靠性高、可满足复杂的汽车使用环境,LED照明成为未来车灯发展的重要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截至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63亿。而在短短10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额已由2005年的880亿元增至2015年的8000亿元,持续快速的发展让照明市场充斥了巨大的商机。
而就具体整车用灯而言,其中成长最高者为车内面板灯。此外,2015~2020年车外照明用LED市场产值复合成长率为8%,其中方向灯、雾灯等都有逾8%的成长,前灯模组(远近灯)LED封装产值年复合成长率更高达11%。至于LED应用于车尾灯渗透率,将从2015年约40%成长至2020年的50%以上,而LED车头灯导入趋势扩大,将是未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汽车头灯在散热、可靠度、亮度等方面门槛要求较高,目前被车厂认可使用的LED厂商仍以日本日亚、德国欧司朗、飞利浦等国际大厂为主,中国大陆本土厂商尚无法与之抗衡。国内及台湾LED厂目前主攻的市场,还是以汽车尾灯和车内灯如仪表板背光等为主,如长城、奇瑞等品牌主要采用台系灯珠,配件厂组装成车灯。
台企纷纷转战利基型车用LED照明市场

内地LED企业发力汽车照明市场的不完全名单

不过,车用LED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加上目前平均毛利率普遍在20%以上,甚至更高(前装市场的毛利率据悉高达50%以上),广阔的盈利空间和市场发展潜力使得中国LED厂商仍不遗余力、积极投入这一领域。
来源:广东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