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发展风起云涌 封装市场利润开始回暖
由于前两年市场经济遭受全球宏观环境影响,中国大陆LED行业整体表现低迷。一时间市场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从而导致了LED封装企业毛利下降,致使一些中小厂家资不抵债,以至于被迫关闭或被并购,不得不退出激烈的竞争角逐。此时不容小觑的是,大厂的规模却越来越大,抱团迹象显现,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2016年上游LED芯片价格止跌,少数厂商开始提升LED芯片价格,LED封装价格也保持着稳定的提升。由此可见,具有优势的封装大厂在2016年的涨价潮后,经历住了行业浪潮的变幻,盈利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尤其是在芯片厂商、封装厂商形成合作体系之后,整个上游企业发展的利润空间出呈现一片良性发展的趋势。
并且,中国LED封装中游领域迎来高速投资期,因为进入门槛较低的缘故,整体LED封装中游投资额度较高,特别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这期间快速扩大,抢占市场。中国LED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成长,尤其是前两年,封装行业30%以上的产值超高速增长,LED封装产品的价格和毛利率也逐渐下降。因此,据资深行业内人士分析,预计2017年将保持着2016年下半年的回暖态势,大部分LED封装企业毛利将稳中微升。
技术优势是缺口 国内封装行业任重而道远
近来,由于化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LED行业的趋稳回暖,LED封装产品价格在下半年开始止跌,市场规模开始逐渐提高。但是因为国内涉及LED封装的领域中小型公司众多,这些公司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所处低端封装市场仍然竞争激烈。而性能优异的高端封装厂家,则由国外和少量国内技术实力强劲的公司把持,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核心技术"话语权",这也是造成LED封装企业不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随着封装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对于封装产品的性能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部分LED封装企业不得不面临着提高生产技术,升级生产设备的现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技术的提升都离不开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是企业改善管理和经营模式的手段之一。如是,国内的封装厂家需要紧跟封装技术和芯片技术的发展调整自己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在大浪淘沙中前进。
就目前行业发展趋势我们不难看出,LED封装企业多数在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的新趋势。并有数据显示,在中国LED封装企业中,涉及LED应用领域的企业占比超过80%。"凡事都具有双面性",其中不乏还有一部分有实力企业向上游扩张。虽然有不少企业呼吁要在LED封装,甚至封装更细分的领域中做专做强,但是"理想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真正把这些理念变成现实的企业却又少之又少。毕竟LED封装市场规模仅仅是应用市场规模的四分之一,想要在这一领域成为行业佼佼者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封装企业多重发展模式 调整定位首当其冲
随着上市企业和规模企业扩大产能的释放,传统封装器件将进入微利时代。而部分中小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很难与大企业匹敌。"不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在中小企业身上进一步加深,一旦下游应用客户出现问题,小规模的封装企业或将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同样,这一局面也不利于整个LED显示屏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对于中国封装厂商而言,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步履艰辛。一方面企业利润本身微薄,毛利不高;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还得承担着较高的企业经营风险。一旦某个环节出了差错,或者出现产品品质问题,兴许之前的努力就半途而废了,甚至还有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现象。 显然,行业内不少主流LED封装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即便规模化也无法从结构上优化LED封装企业的盈利结构。但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LED封装企业实现自救的最佳途径。
如是,我们不难看出,当价格不断刷新底线,竞争日益加大,国内龙头企业纷纷调整市场策略,积极布局新兴市场、智能照明等高毛利细分市场。未来的LED封装行业,会随着LED照明市场的黄金期褪去,部分封装企业还将进一步转型升级,只有因市而动、顺势而为,根据市场发展不断调整自身定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当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在市场上才能拥有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更有能力推动行业与市场的良性成长。LED封装企业应整合原材料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除此之外,LED封装企业还应为进一步提升在LED上游的技术水平,调整与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强化在LED上游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上游业务的盈利水平。在市场竞争加剧和应用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巩固在封装市场的竞争地位,同时积极延伸产业链、加快资源整合,力争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化。 来源:慧聪LED网